除了吃饭和睡觉,走在酒庄里可能是我情绪化水平最低的时候,这有利于严肃的思考。

情绪人人有,但作为性格特征的情绪化不是人人有。情绪化是所谓原生家庭送给孩子的礼物之一,里面装的是数不清的情绪炸弹,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扔出去炸人炸己。在学习、事业和婚姻跑道上充满了艰辛和痛苦。我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,所以对造因者的父亲长期充满怨恨。他是复员军人,没有多少文化,曾是孤儿,但对我们这些孩子经常打骂。 哥哥受害最深,弟弟也没少挨打,我看他们被打就感到害怕和恐惧,一方面尽量避免惹父亲生气,假装很乖的样子; 另一方面,遇到委屈就憋在心里,时间一长,表情就不自然,常常眉头紧锁,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。父亲打我较少,但讽刺挖苦很多,造成我渴望表扬和肯定,厌恶批评和指责。

这些心理特征给我造成许多麻烦。在学校,老师表扬就沾沾自喜,同学开学玩笑,语气稍带讥讽就忌恨好久;工作后到单位里事儿更多了,讨好领导,几乎是讨要表扬,不接受批评,被批评也要求对方和言悦色,此种幼稚情形,不一而足。大家都是成年人,除家人知己,谁会成天惯着你?!于是对抗和冲突就成了工作中的常态;肢体语言,特别是表情,总是看到上严肃和僵硬,令人生畏,不好接近,不仅影响同事间的协作和工作效率,有好的机会也得不到。对家庭的影响很大,表情阴郁,让家人备感压力,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不明说,常常甩脸子,或抬屁股走人,常令家人不知所措,徒增烦脑。自媒体时代,看了许多博主的直播或切片,发现和我一样,受情绪化困扰的大有人在,有些人的表现和所受痛苦远在我之上,感同深受,同病相怜,自己的烦脑反而见轻。

杜绝情绪化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里所说的情绪化是一个人性格的组成部分,而性格很难撼动。别说杜绝情绪化,就是意识到都不容易,在我年轻的时候,就有领导和同事指出来,我没有当回事,家人也常有怨言,我笑笑而已;很早就看到关于情绪化及其危害的书籍和鸡汤文字,翻翻就忘在脑后。直到最近,我即将进入到老年生活,才发现这个问题还在困扰自己的生活,引起了我的警觉。情绪化是幸福的敌人,如果常常让情绪化还搅扰这人生不多的岁月就太不值得了。我确定我开始重视情绪化这个问题了,结合日常生活,我做了两个小小的尝试,效果不错,虽然我还不知道所有的方案和最终的结果。

首先,“挑剔“出去,”接纳“进来。我心中有一把尺子,是与世界运行标准并行的自己的标准,世界的标准是“大道”,我的标准是“挑剔”。心底常涌起这样的声音:说话这么大声,真讨厌!嘴里臭哄哄的,就不知道刷个牙吗?这么大年纪了,还有这个毛病,真让人受不了!其实,说话大声的这个人特别坚贞,口臭的人曾帮过自己大忙,老同志呢,一出手就解决了几个棘手的问题!想到这些被挑起的人身上的优点和带给自己的好处,就有了接纳的愿意,神奇的是,对方或早或晚能感受到这种意愿,发现了你的不同,暖心的善意就产生了。挑剔可能导向排斥,接纳必定暗含包容同,包容比排斥好。

说什么要想好。太太是个生活化的女人,关注的重心都是衣食住行,家长里短;我偏偏喜欢高谈阔论,身边没有听众,常对着她大讲国际局势,她偶尔插话,但多数时间以沉默回应。人家想的和你不一样,能听是出于礼貌,时间长了也会烦的。现在我已不谈国际局势了,而是经常坐在厨房看她做饭,听她讲一些生活琐事,偶尔也插几句话。演讲者和听众,台下和台下,现在已经反过来了,感觉挺好的。

在酒庄里转了一大圈,狗狗也累了,我们上车回家,太太也从医院回来,拿到了老岳母要吃的药,还顺便给我买了一副袖套和一条秋库,好是好,就是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