薙发(留辫子)作为统治和被统治的象征是清朝的发明而且很成功。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《海囚》,由达奇先生主演,讲的是晚清时英国人贩卖华工的故事。华工被押上轮船,受尽虐待。有一场关于船上人贩子戏弄华工的戏,一名青年华工被剪掉发辫,认为是奇耻大辱,当即跳海自尽。还有一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叫《桃花扇》,讲述了明清交替之际,文人侯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。二人本来情深似海,但由于侯薙发降清,李香君愤然与之决裂。青年华工与李香君生活的年代相差二百多年,但二人对头上留辫的态度截然不同,令人深思。

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,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,仿照明朝制度统治大江南北。让包括汉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留辨子,就是要体现明朝已成历史,天下是满洲人的天下,满人是天下的主子,其他民族必须服务满洲贵族的统治。

清初,薙发政策严格。蒋良骐《东华录》记载,清军进入北京第二年,即1645年,皇帝(当时摄政王多尔兖主政)对礼部说,当初薙发让大家自便,执行起来比较灵活,但现在明朝灭亡了,留辫子这事如果还像过去那么松可不行。“自今布告之后,京城内外,直隶各省,限旬日尽行薙完。若规避惜发,巧词多辩,决不轻贷。该地方官若有为此事渎进表章,欲将朕已定地方仍存明制,不遵本朝制度者,杀无赦。”

皇帝说得很清楚,薙发要在十天内完成,如果有大臣上表,态度上与朝廷不一致,那是要杀头的。可还是有大臣上奏,他就是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溧。他说我们家宗子、孔子的后人衍圣公已经遵令薙发了,但是不是念孔子在中国的崇高地位,让他“蓄发以复本等衣冠,统惟圣裁。”皇帝原答复很不客气,语带怒气,“薙发严旨,违者无赦。孔闻溧姑念圣裔免死,著革职,永不叙用。”就是说,全体汉人,包括你们老孔家也不能例外,也要按照朝廷的政策,把辫子留起来!

朱由榔被杀,平定三藩,台湾陷落,反清复明是不可能了,汉人逐渐接受了满人的统治,辫子也只好继续戴下去,一戴就是二百多年,甚至清朝都亡了,还有不少人不舍得割去辫子,明末先贤痛恶的事物变成被珍视的传统了。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