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匈恩仇记
题目是小说式的,但内容还是讲史。汉朝名气大,与秦并列:秦汉秦汉、秦皇汉武,汉族的名称与它有关,民间俗语多有称道,所谓”吃饭吃饭,穿衣嫁汉“,”我敬你是条汉子“,甚至有这样的歌词: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。汉朝能立得住,压制匈奴势力是一个突出因素。匈奴是生活在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,这里说的北方至少是在长城以北,西起阿尔泰山,经内外蒙古,一直延伸到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。它的势力忽强忽弱,但向南面汉民族居住区侵扰是总的趋势,而且时跨度长。太史公说“匈奴,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”(史记-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),夏后指夏朝,发生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,关于匈奴的最后失势,学界的一个说法是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公元216年),曹操将单于呼厨泉留在鄴(邯郸市临漳境县),不让他回到山西平阳领导匈奴五部(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)。这样算下来,匈奴和汉民族关系持续长达2000多年,基本上与汉朝共同结束,中国历史转入三国两晋,而匈奴族一部分融入汉族,一部分西迁。
前四史中除《三国志外》都有专章记录匈奴的历史,司马迁首创《匈奴列传》,班固续之,《后汉书》仍其旧,但名称已改为《南匈奴列传》,主要讲匈奴在东汉以降的历史。因为匈奴民族自身并无文字记录传世,汉民族的这些记录弥足珍贵,借此我们可以大到致了解匈奴与汉民族的关系史。由于一部分匈奴西迁,在欧洲有剧烈的活动,欧洲人要了解匈奴早期的历史也只能借助太史公等先贤的著作。但他手中的资料也有限,春秋到秦,史料稍丰,记录详细、具体,春秋以上则茫茫然了。即如匈奴名称,太史公在讲到战国后期时才出现匈奴字样,“燕亦筑长城......当是之时,冠带战国七,而三国边于匈奴“,而在此之前的匈奴有名称多种,”山戎““荤粥”、“猃狁”和“戎”“狄”“等不一而足。据王敬安先生考证,至少”荤粥”和“猃狁”与匈奴同族(https://www.diancang.xyz/wenxueyishu/13839/272391.html)。
匈奴从战国开始突然兴盛,开始频繁与汉民族发生战争,即如秦皇汉武的雄才也无法将匈奴势力全部剿灭,东汉建武九年(公元33年),“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,经岁无功,而匈奴转盛,钞暴日增。十三年,遂寇河东,州郡不能禁。于是渐徙幽、并边人于常山关、居庸关以东,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。朝廷患之,增缘边兵郡数千人,大筑亭候,修烽火”。直到东汉章帝和帝在位期间,朝廷派窦宪等大将出征,给匈奴以致命打击,汉章帝元年(公元87年)秋,北匈奴大败,以后汉籍中关于它的记载就很少了。留下来的沿长城两侧而居,渐融入汉民族,称为南匈奴,居于山西境内的最多,有匈奴五部之称,“建安中,魏武帝始分其众为五部,部立其中贵者为帅,选汉人为司马监督之”(晋书卷九十七 北狄-匈奴)。这时的匈奴看似薄弱,但却是“五胡乱华”之首,从汉化的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(前赵,公元304-318)开始,造成中国近三百年的大分裂,生灵涂炭,中原受害尤深。五胡十六国中由匈奴部族建立的王朝(前赵、后赵、夏、北凉)均以凶残闻名,受到的报复也很深,司马光记,东晋永和五年冬(公元349年)“闵(冉闵)知胡之不为已用,班令内外,赵人斩一胡首送风阳门者,文官进位三等,武官悉拜牙门。一日之中,斩首数万,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,无贵贱、男女、少长皆斩之,死者二十余万,尸诸城外,悉为野犬所食。其屯四方者,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,或高鼻多须,滥死者半”。这里说的“胡”是指后赵臣民,后赵由羯人石勒建立,羯属于匈奴的一个部落,其实也是匈奴人,后赵推翻了同样由匈奴人建立的前赵,汉人冉闵是后赵的的大将,也是后赵的掘墓人。匈奴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可能延续到北魏末年,如导致北魏灭亡的”六镇起义“由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首倡,《北史》记,北魏正光五年(公元523年)“三月,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,聚众杀镇将,号真王元年”。破六韩是匈奴人的姓氏,其人不知所终,但起义引发全国性动荡,直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。
匈奴不仅蹂躏中原,把欧洲也霍霍得不轻。匈奴被汉朝打败,一部分到了辗转到了欧洲,他们的一个首领阿提拉打败了几乎所有的对手,杀人无数,要不是阿提拉死了,就要占领全欧洲。偶然在《中国从报》(China Repository)上看到一篇文章,题目是“The Huns:their origin and early history: their emigraions; subjection of the Alani, &c.: Life and death of Attila" 翻成中文:匈奴的起源、早期历史、迁徙;征服阿兰人;阿提拉之死及其生平“,文章发表于清道光十四年(1834年),作者没有署名,但似乎对与匈奴相关的中外史料有较深的了解,比如关于匈奴早期历史的叙述大致与《史记》相符,更大的篇幅则是介绍匈奴人对欧洲的侵害,文笔优美,文学性和历史性兼顾,但最后几句略带怨气,说是中国人把匈奴带过去的,拉低了文章的立意高度。中国人做此问题研究的笔者所见较早的当属梁启超,他在五四运动后专心学术,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》等与历史相关的力作问世。梁任公遗作千万言,尤善史部且涉及的话题很广,关于匈奴,不论是在中国的活动,还是北匈奴西迁及对欧洲历史的影响,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,给笔者启示良多。